积极运用衍生工具避险增效
近年来,受美联储自2022年年中开始连续7次加息的影响,全球流动性紧缩,全球非美元货币和大宗商品价格受到冲击,汇率、大宗商品、利率等与实体企业套保相关的基础资产价格波动加剧。作为实体企业的代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积极利用期货工具,有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稳定产业链供应,保障企业稳定经营。
(资料图)
为进一步提高河南辖区相关上市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4月21日于郑州举办的“上市公司(河南辖区)期货知识产教培训高级研修班”上,来自高校、实体企业、金融机构等与会嘉宾围绕上市公司运用期货工具的现状、套期业务信披要求以及企业风险管理实操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现结合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事实上,近年来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市场的比例越来越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工程系主任段聪颖在会上介绍说,从2009年以来,发布套保相关公告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市场也呈现出几个特征:一是上市公司的套保参与率不断提升,A股上市公司套保参与率由10年前的6.48%提高到2022年的22.89%,2022年上市公司有1560家参与套保。其中,大型上市公司1245家,中小型公司350家。二是大型企业的套保参与度由10年前的7.11%提高到2022年的26.51%,中小型企业的套保参与度由10年前的3.87%提高到2022年的14.41%。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市场的比例是很高的,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约有94%的企业运用期货衍生品管理风险。与之相比,我国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段聪颖表示。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河南省70%以上的上市公司为装备制造、农业、资源型等传统行业企业,商品进出口量也比较大,对大宗商品价格、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管控需求日益凸显。然而,目前河南省仅有14家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套保,占比14.28%,市值占比39.34%,低于全国均值。
期货市场最主要的三大功能是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据段聪颖介绍,价格发现,是指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确定未来远期交易价格,这也使得企业开始向以价格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同时,期货价格的应用也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流程,包括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企业管理等。风险管理,是指企业有敞口管理、基差、含权贸易、“保险+期货”、加工利润管理等。资源配置,是指企业可以利用虚拟钢厂、虚拟库存等来优化效能,实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建立“敞口利润+经营利润+基差利润+规模利润+含权利润”这样一个高质量发展模式。
“伴随着企业规模扩张,有条件的企业开始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以分散风险。比如说,电解铝生产企业投资氧化铝生产企业和建造自备电厂,发电企业建设高能耗的生产加工企业,钢铁生产企业海外投资铁矿、内地收购铁矿资源等。然而,对缺乏投资条件的企业而言,他们会强化库存管理,间接达到分散风险的效果,如订单生产、库存调节等,但这些手段在应对较大的市场风险威胁时作用是有限的。”段聪颖表示,传统商业模式在信息发达的情况下越来越难赚到钱,赚钱方式越来越依靠企业的规模化和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产业链往往与大宗商品相关,纵向一体化经营风险也随之加大,较稳健的经营模式是期货与现货结合,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风险管理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近些年,公共卫生事件、俄乌冲突、能源危机、全球通胀、极端气候灾害轮番上演。在这样快速变化的时代,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必须事先做好准备。”江苏富实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南钢金贸钢宝首席期现分析师蔡拥政在会上表示,企业面临日益复杂的产业链外部环境,需要进行风险管理。成功的企业会通过规避风险转危为机,进而实现平稳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对冲等风险管理措施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利用衍生工具进行企业运营风险管理已逐步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活动。
在蔡拥政看来,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利润。就钢铁行业来看,近年来钢厂利润变化波动加大、频率加快,运营节奏也明显加快。2022年,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国内钢厂利润从500元/吨到亏损300元/吨。2023年一季度,有几家钢厂发布的季报显示已经亏损,这也反映出企业进行产业链利润管理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有两方面:从内需层面来看,国内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产业链布局全球化、多元化,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在国内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发展阶段,衍生出对外汇、小金属、贵金属期货、航运运价、天气变化等风险管理的客观需求。从外需层面来看,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海外投资人及金融机构对亚洲和中国市场的兴趣越来越浓,这也是顺势推广风险管理的机遇。”蔡拥政表示。
蔡拥政认为,上市公司在参与期货衍生品时,应建立起以衍生品应用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用套保体系来对抗市场波动风险,而不是靠个人或领导意志。企业在经营中遭遇的很多风险都是偶发性的,企业风险管理虽然需要在市场上择机而出,但不能完全依赖预测市场,这同样具有较大的风险。“良好的套保策略可以适当稳定企业利润,但不是利润的直接来源,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套保理念。”
“总体来看,我们实现了传统经营模式向金融化的演变,过去是时间差,现在是基差,未来是期权,这种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蔡拥政表示。
上市公司需要注意期货业务的信息披露
期货业务的信息披露是上市企业在期货市场运用衍生工具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济大学经济与金融学副教授马卫锋在会上表示:“部分上市公司对运用期货衍生工具开展套保业务是否要做信息披露存在顾虑,但通过我们的研究,从财务数据的统计来看,发布套保信息的公司整体上优于没有做套保的公司。因此,加强信息披露对企业本身和市场研究者来说都是有益处的。”
“我们把实体行业的上市公司分为套保组和非套保组。其中,套保组又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是长年线组,另一个小组是短年线组。从财务数据的统计来看,发布套保信息的公司杠杆比率高于非套保组,也就是说,做套保的公司能够增加其举债能力。此外,发布套保信息的公司现金比率低于非套保组,也就是说,做套保的公司现金流相对稳定。”马卫锋介绍说。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事实上,2023年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市场发布了新修订的《关于期货衍生品交易业务的信息披露》相关文件。
据马卫锋介绍,新规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在参与期货市场时应当披露哪些信息,而且对以套保为目的的上市公司和以投机为目的的上市公司都有更具体的信息披露要求,同时还增加了对套保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持续跟踪以及对套保效果进行持续评估的要求。对于开展套保业务的,可将现货端的盈亏与期货端的盈亏加总后进行披露,这样可以更全面、更合理地反映套保的实质,避免只披露期货端单边亏损引发错误解读。
“此外,新规加强了对套保的信息披露要求,要求出现大额亏损时,应当重新评估套期关系的有效性,并披露未实现预期效果的原因,以及披露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价值变动情况。在定期报告中对披露套保效果的规定新增了条款,可以同时结合被套期项目情况对套保效果进行全面披露。即便套保业务不满足会计准则规定的套期会计适用条件,但若确实起到了风险管理效果,上市公司也可以在定期报告中结合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的关系等说明是否有效实现了预期风险管理目标,以避免投资者对非经常性损益情况产生误解。”马卫锋说。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